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河南省有色金属矿产探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是河南省国土资源系统首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拥有一支人才密集、技术先进、装备精良、地质勘查方法手段齐全、技术成果资料丰富、实力雄厚、集科研生产于一体的地质勘查和科研队伍。中心下设综合研究室、矿床研究室、勘查技术研究室、物探研究室、化探研究室、岩矿鉴定室。拥有博士后1人,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5人。具有各类中高级专业技术人员20余人,其中教授级高级工程师5人,高级工程师4人,工程师4人。拥有多功能电磁勘探系统V8、SCIP激电仪、电导率成像系统等为代表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设备仪器10余台套。

      中心成立以来,坚持“优先实用性、突出原创性、推动集成性、提高效益性”的原则,加强与省内外高校、科研院所合作,紧密结合河南省及周边地区成矿地质条件,引用地质找矿新理论、新技术和新方法,深化地质矿产成矿规律研究,努力解决重大基础地质问题和生产实践中的难题,先后承担了《豫西地区中生代钼银铅锌金矿成矿规律与找矿勘查》、《中国东部中生代多阶段成矿的过程与背景》、《陕西金堆城钼矿科学基地研究》、《河南省熊耳山矿集区矿产综合勘查技术示范研究》、《河南省沙沟银铅锌矿、鱼池岭钼矿典型矿床研究》、《河南省鲁山-舞阳-新蔡地区铁矿成矿预测研究》、《河南省铝土矿资源潜力评价》、《河南省铁矿成矿规律与勘查选区研究》、《豫西熊耳山地区成矿作用与成矿预测》、《豫西熊耳山西段银多金属成矿规律及深部找矿预测》等20余项国家、省部、厅局级科研项目。已提交地质科研报告近20份,取得了丰硕的地质科研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三等奖一项,厅局级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中心团队共发表学术论文56篇,出版著作3部。

      该中心承担完成《豫西沙沟矿集区深部找矿预测与技术方法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度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一等奖,该项目创新性的提出沙沟矿集区银铅矿主要受脉群构造控制,且银铅矿体主要产出于北东向-北北东向陡倾斜断裂破碎带的中央以及出现断裂交汇、拐折、次生裂隙发育的区段,为沙沟地区银铅矿深部找矿提供了理论依据。该项目建立的构造叠加晕模式和地球物理矿致异常判别标志可以有效的指导区内银铅矿床的深部找矿工作。提交的6个成矿预测区及筛选的6个找矿靶区,为进一步勘查工作取得成功奠定坚实的基础。对促进豫西沙沟、龙门店、范庄地区银铅矿床的勘查开发,保障相关产业的健康发展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线源瞬变电磁在熊耳山区多金属找矿中的应用研究》项目获得2013年度河南省国土资源科学技术二等奖,该项目研究了线源瞬变电磁在山区开展工作时的具体野外工作方法和线源瞬变电磁衰减曲线的特征。通过理论计算和矿区试验总结了线源的装置参数和线源瞬变电磁法曲线特征和反演方法。为该方法从石油勘探引入到金属矿勘探指明方向。该项目的研究成果不仅为该区引进新的探矿技术,也为当前危机矿山深部开发和整装勘查钻孔定位及预测提供可靠保障,对促进熊耳山地区经济和社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